公司在嚴格實施疫情防控安全措施的前提下,選擇復工生產,勇挑重任,以加倍努力的姿態(tài),緊盯全年各項經營任務,咬定目標不動搖,穩(wěn)步推進各項工作。
61天 賽出“太重速度”
近日,從礦山設備分公司準格爾WK-55電鏟現(xiàn)場安裝項目組傳來好消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項目組全體成員肩負使命、攻堅克難,歷時61天,提前一周完成現(xiàn)場安裝調試任務。這意味著又一臺“TZ”牌世界第二大礦用挖掘機巍然屹立在了準格爾黑岱溝露天礦。
根據(jù)以往的安裝經驗,一臺WK-55電鏟在現(xiàn)場安裝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整個安裝計劃。3月23日,礦山設備分公司從事售后服務和安裝工作的隊員們不顧旅途勞累,秉承“用戶至上”的原則,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安裝工作中。
細節(jié)代表著太重人對產品質量和工藝的高標準要求。履帶架和底架梁是通過超級螺母緊固連接的,一個履帶架共計16個超級螺母,每個超級螺母又有16條小緊頂螺釘。
緊固超級螺母是個既費時間也費體力的工作,為了保證履帶架和底架梁間隙合乎質量要求,大家不分工種,不論崗位,兩人一組輪流上陣,經過14個小時的連續(xù)奮戰(zhàn),每個人都是筋疲力盡。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大家都是咬牙堅持,密切協(xié)同配合,最終將履帶架全部按要求安裝到位。
兩個月以來,面對高強度的工作,高難度的施工工藝、高標準的技術要求,團隊每個人恪盡職守,沒有絲毫懈怠。他們說,對于特殊時期的特殊任務,每個人都要有大局意識,每一件事都要盡心盡力。
從安全管理到質量控制,從協(xié)調保障到進度控制,方方面面都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項目組黑夜白晝、爭分奪秒;風里雨里、不忘初心。
在礦山荒涼惡劣的環(huán)境里,項目組經歷了兩個月的餐風飲沙,兩個月的日曬雨淋,沒有一天休息日。
61天,一個龐然大物高高聳立在藍天白云下。與時間賽跑,與困難斗爭,太重礦山人打了一場漂亮的履約仗、攻堅仗,用實際行動在項目安裝中展現(xiàn)“太重速度”,受到了用戶的高度稱贊和信任。
首臺套熱卷箱設備試車成功
日前,軋鋼設備分公司傳來喜訊,鞍鋼1700毫米高精度熱卷箱設備試車成功。在試車過程中,各項工作參數(shù)穩(wěn)定,各項性能均達到設計要求,整機可靠性得到了初步驗證。
這是軋鋼分公司生產的首臺套熱卷箱設備,標志著軋鋼設備分公司在熱卷箱機組的設計和制造方面跨上一個新臺階。
此套設備是軋鋼設備分公司與鞍鋼集團聯(lián)合設計的產品,是熱帶鋼連軋機上的關鍵設備之一,由于其結構特殊、工藝復雜、控制難度大,長期以來一直被少數(shù)公司壟斷。
為打破這種不利局面,早在幾年前軋鋼設備分公司就將熱卷箱技術列為開發(fā)研究項目,精選出技術骨干對核心技術進行攻關和研究,為此次產品設計和生產制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據(jù)悉,此次組裝完成的鞍鋼1700毫米熱卷箱,采用當今世界先進技術,安全性更高,優(yōu)勢更加明顯:能有效提高產品對薄規(guī)格及變形抗力較大品種帶鋼的軋制穩(wěn)定性,改善了二次氧化鐵皮對表面質量的影響;能夠有效縮短軋線長度,減小帶坯溫降,使帶鋼頭尾溫差更加均勻,同時具有較好的除磷效果。特別是在熱卷箱兩邊加裝了隔熱檔板,能夠有效減少邊部的熱損失,對軋制不銹鋼極為有利。
產品的設計結構及制造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軋機市場的競爭力。
國內首座投產7.5米大型頂裝焦爐投產
5月21日,太原重工制造的7.5米大型頂裝焦爐設備在柳鋼防城港鋼鐵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國內首座投產的7.5米大型頂裝焦爐。
本次柳鋼集團投產的4座焦爐中,全部采用太原重工自主研發(fā)的7.5米頂裝焦爐成套設備,可以實現(xiàn)年產焦炭350萬噸。
此焦爐設備運用先進的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分析理論進行可靠性研究,提高了設備的整體運行質量。同時,對于焦爐生產中機焦側煙塵的處理問題,運用CFD流體計算方法及氣固兩相流體動力學理論,大幅提高煙塵收集效率。
據(jù)悉,此次太重制造的7.5米頂裝焦爐設備于2019年2月簽訂設備供貨合同,并于2019年8月順利交貨。今年以來,太重克服疫情影響,于2020年5月順利完成裝煤、出焦,并與干熄焦區(qū)域設備完成對接。
該設備設計水平、制造質量,投產運行過程均都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焦爐設備在柳鋼項目順利投產標志著太重焦爐成套設備在安全、穩(wěn)定、智能、環(huán)保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大慶龍油項目部丙烯塔組對安裝順利完成
伴隨著貫穿云霄的爆竹聲震耳欲聾地響起,兩臺丙烯塔組對安裝完成,這是太重化工裝備分公司現(xiàn)場制造史上最高的兩臺塔,也是整個大慶龍油550項目中最高的兩臺。
兩臺丙烯塔高度87米,直徑7.6米,重量超過1000噸,像是脊梁一般佇立在那里支撐著項目核心工藝運轉。
兩臺高塔直入云霄,在尚未完成管道安裝的現(xiàn)場,這些高塔是如此挺拔峻峭,距離550項目幾公里之外的地方依然能夠依稀看到這兩臺高塔的影子,這些景象不僅標志著整個項目徹底進入攻堅階段,也代表著太重化工裝備分公司現(xiàn)場任務進入收尾階段。
整個高塔筆直,是太重人對質量的最高重視,沒有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就無法做到在直徑7.6米厚度62的塔體空中組對時,以遠低于規(guī)范要求的垂直偏差完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太重龍油項目部人正是秉持這個原則,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無論是材料的采購、驗收,還是施工工藝的嚴格指定、執(zhí)行,亦或是現(xiàn)場環(huán)境的管理、保持,龍油項目部都絲毫沒有過一絲松懈,認真努力地完成這些工作。
也正是因為這些,才有了一項項不可思議、震撼人心的事跡:零下三十多度氣溫施工,焊接質量一次合格率超98%;收到正式圖紙僅有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整個塔體制造;現(xiàn)場風力極大,安裝單位平臺第一時間未能到位的情況下,塔體垂直偏差低于萬分之一;克服自身困難的同時,幫助安裝單位解決平臺問題,最終每道空中組對按計劃圓滿完成。
重型臥式鋁擠壓成套裝備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5月8日,機械工業(yè)科技成果評估中心組織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會議以視頻方式,對“重型臥式鋁擠壓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發(fā)及工程應用”項目進行科技成果評價。
該項目由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和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完成。
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評價委員會專家審閱了太重濱海技術中心項目組提供的相關資料,聽取了項目組從項目背景、成果總結、創(chuàng)新內容、查新報告及知識產權情況等方面的詳細匯報。
經過全面審核與討論,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太重“重型臥式鋁擠壓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發(fā)及工程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項目創(chuàng)新及應用成果填補了重型(公稱力>200MN)高性能現(xiàn)代化鋁擠壓機的國內、國際空白,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型臥式擠壓機的大型疊板預緊框架設計制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太原地鐵首列車齒輪箱發(fā)運
戰(zhàn)“疫”時期,山西省重點項目工程地鐵2號線復工的消息再次點燃了人們對城市發(fā)展的殷切期盼。
日前,軌道交通公司為太原地鐵2號線首列車配套的16臺齒輪箱產品按承諾日期陸續(xù)發(fā)往主機車輛廠家。至此,太原地鐵通車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集團公司始終以用戶的要求為追求、以用戶的利益為宗旨,在每一項流程、每一個節(jié)點上都體現(xiàn)著“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助力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奪取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勝利”。
年初接到訂單以來,軌道交通公司齒輪箱廠全體干部職工熱情飽滿、干勁十足,在疫情防控期間克服人員短缺,材料運輸困難等諸多不利因素率先復工復產,科學組織,合理安排,爭分奪秒地投入到產品設計、實驗、制造、調試的過程中,如期完成了首批次齒輪箱生產交付任務,為后續(xù)地鐵整車的組裝、調試爭取了時間,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好評。
據(jù)悉,地鐵傳動齒輪箱是地鐵車輛的關鍵零部件,主要用來實現(xiàn)電機的動力傳輸,驅動車輛前進,是地鐵車輛安全、平穩(wěn)、高效運行的核心部件。軌道交通公司現(xiàn)已掌握了高速、重載、大功率牽引機車、城市軌道交通用各種輪軸及齒輪箱的核心技術。
公司齒輪箱生產線,由齒輪、齒輪軸、箱體、螺旋錐齒四個柔性加工單元和熱處理線及試驗臺組成,可滿足小批量、多品種、結構復雜產品的制造要求,適應于高鐵、動車、城軌齒輪箱的新造和檢修,具備年新造、檢修齒輪箱1萬套的能力。
太重鉆井平臺完成升降試驗
3月16日,TZ400自升式鉆井平臺升降試驗已在太重濱海基地圓滿完成。TZ400自升式鉆井平臺是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整合太重集團在傳統(tǒng)機械行業(yè)技術研發(fā)和加工制造優(yōu)勢,向海洋石油領域進行戰(zhàn)略轉型的重要產品。
升降試驗是平臺所有試驗中風險最大、不確定因素最多、需要各系統(tǒng)協(xié)調配合種類最全,驗證平臺精度、性能、設備能力最廣的試驗,需要16000多噸的平臺加2000多噸的壓載水從海平面一直升至近130米的高空,相當于將12000多輛1.5噸的汽車依靠樁腿送上40層樓房的高度后再順利返回,每個樁腿要承受6000多噸的壓力,其難度可想而知。
3月16日凌晨2時,臨港區(qū)內一片寂靜,太重濱海碼頭TZ400平臺附近卻是人頭攢動,穿著帶有反光條棉服的登船人員正在做著試驗前的最后準備。
4時32分,工作人員收到從TZ400平臺上發(fā)來的消息:平臺開始全船升降,起始高度,首樁28.369米,左樁29.065米,右樁29.012米,陣風4—5級。TZ400平臺以每小時約28米的速度勻速爬升,海上風平浪靜,平臺上升期間沒有任何卡頓。
12時整,平臺攀升至最高點,達到128.74米。13時27分,開始降船試驗。
17時整,平臺順利下降兩個半小時,儀表顯示28.942米。在平臺上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下,驗船師隨船檢驗完畢,隨著所有人員的安全平穩(wěn)落地,升降試驗取得成功。
據(jù)了解,TZ400自升式鉆井平臺適用于泥砂質或淤泥質海床作業(yè),最大作業(yè)水深可達400英尺(122米),鉆機能力30000英尺(9000米),空船質量約16000噸,甲板有效面積3700平方米,最大可變載荷3900噸,與市場上現(xiàn)有產品相比,具備環(huán)境適應性好、可變載荷大、自持力強、性價比高等一系列優(yōu)勢。
值得一提的是,太重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太重自主研發(fā)的重載運輸系統(tǒng)實現(xiàn)下水作業(yè),將重載運輸車運用到平臺下水作業(yè)中,實現(xiàn)了平臺建造工藝的重大突破。
素材來源: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